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双边经贸合作快速稳定发展,双边贸易额连续九年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30.9%。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俄在我主要贸易伙伴中列第九位。以下为中俄历年经贸额统计(亿美元)。
金融危机后,双边贸易受到一定冲击,主要表现在全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需求减少、油价下跌、卢布贬值等多种因素影响,贸易增幅下降明显。2009年,受双边商品贸易结构限制,俄方加大规范贸易秩序力度、加强贸易保护,加之卢布贬值、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影响,中俄双边贸易实现前几年的大幅增长会有一定难度。但中国商品在俄市场仍有发展空间,国内企业应把握机遇,转危为机。
中国外贸企业在与俄国买家做生意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贸易谈判中,要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坦诚提出各自的要求和条件,充分洽商以达成共识。签约后要信守合同,严格执行要约的各项条款,保证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保障合同各方的利益。
2、提高中国产品和服务的档次,提升中国产品的地位。长期以来,中国纺织品和日用商品大多是在低价市场销售,产品质量差,消费档次低,而在大商店销售的外国名牌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制造的贴牌商品。中国应将本国的名牌商品和服务打入俄罗斯的高档商店,树立良好的中国商品形象。
3、俄罗斯的贸易方式将逐步走向正轨,要善于利用媒体提前做好广告宣传,灵活使用国际惯例的贸易方式,目标长远地经营俄市场。
4、俄罗斯人比较注重仪表和礼仪,在贸易活动中要尊重俄罗斯的风俗习惯。例如:送花要送单数,祝酒举杯要用右手,不能隔着门槛握手,穿着要合体适宜等等。
“大市场事件”折射的灰色清关问题
2008年9月11日,俄罗斯总检察院以调查涉及巨大走私案件的名义,查封了位于莫斯科市最大的露天贸易市场ACT市场及其仓库,其中涉及华商货物价值惊人。继“9·11”查封事件后仅几天的时间,9月19日在莫斯科集装箱市场老太阳区附近的游泳馆仓库再次发生了查抄货物事件,俄联邦内务部与俄鞑靼斯坦共和国警方拉走了东北华商货物10多卡车,价值100多万美元,后来该批货物被俄方强行拍卖。12月13日,俄联邦内务部警方又对集装箱市场的海鸥1号仓库采取了行动,拉走了11车价值150多万美元的商品。那段时间,莫斯科其它一些市场也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查抄中国商品事件。
事件发生后国内主管部门对此事件高度重视,派出了由商务部、最高检察院、海关总署等部门成员组成的工作组专程赴俄调查。通过交涉,俄主管部门坚持认定此次事件是俄总检察院严厉打击走私、打击腐败的专项行动,而被查封的华商货物为走私案件中关键的证据。俄总检察院表示,如果华商出具正规的清关、仓储等手续,即可放货,但我华商很少出面应对。
民贸是我向俄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各种因素,民贸商品,尤其是服装类商品的对俄出口一直没有摆脱“灰色清关”的阴影。虽然在“灰色清关”问题上,经商参处多次提醒华商走规范贸易的正道,并于2008年7月下发通知,提出预警。但华商始终心存侥幸,对俄出口总在低端徘徊无疑是自身的顽疾。
种种迹象表明,俄政府不断加大整顿经济秩序的力度。梅德维杰夫总统上台以后,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远东、圣彼得堡等海关关长先后被撤换,足以显示俄新一届政府反腐败的力度和决心,因此,发生查封大市场事件绝不是俄政府心血来潮的行为。面对俄罗斯的发展,俄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强,“灰色清关”行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必将是整顿的牺牲品,只要从事“灰色清关”贸易,经济利益就没有安全的保障。
当前,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俄经济已经出现衰退现象,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俄政府开始大规模削减劳务进口配额,社会上的排外情绪高涨,华商在俄的生存环境更加艰难,合法经营是广大华商在俄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着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相关部门呼吁广大出口商坚决抵制和放弃“灰色清关”贸易,维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