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核心
1、抓住事情本质——精准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通过观察现象分析理解事情的机理,即通过观察是怎么样的和如何做,主动地分析出为什么是这样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3、自主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自己规划出相对科学合理的学习训练步骤。
以这么一个问题举例:
上市公司所发起的并购基金是什么东东呢?
首先,这是一个基金。
那么是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吗?并非如此,从已有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基金来看,这里的并购基金是私募性质主要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获益的基金。
从法律主体来看,一般采用有限合伙企业为主体——和常见的PE(基金)法律结构一致。
为什么在基金前面要加上并购呢?这类基金和并购紧密联系,使用了并购的操作模式,包括并购打包IPO、并购转让、提供并购贷款等盈利模式,于是被称为并购基金。
故而并购基金的定义就是:通过并购操作模式盈利的私募性质的一般采用有限合伙制的主要投资于股权的基金。
——知道了并购基金的概念后,对于并购基金是否像证券投资基金那样需要牌照,或者比如九鼎投资这样的pe是不是并购基金,我们就清楚了。
——而对并购基金的盈利模式、股权结构、法律架构进行分析,我们就知道了并购基金的不同形态。
【考察方式】
给考察对象一个文本让其阅读后将文本提炼出最精简的定义,或者让考察对象对其从事的一项工作内容准确下定义,并说明和类似概念的区别,可以很简单考察出考察对象抓住事情本质的能力。
考察方法汇总
1给一本几百页的书,一小时后,考察候选人的掌握状况
主要考核的能力
快速建立知识框架的能力
超过90%的人,学习能力都很糟糕。因为他们忽略了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的重要性。人们往往更多习惯于扎进细节里。
这个就像是盖房子,如果你搭好了框架,即使没有外墙、装修,我们也很容易分辨出来,这就是一栋房子。而即使你把所有的砖头、水泥板、钢筋、涂料堆到一起,它们也不能叫做房子。
这么短的时间,一流的学习者会更关注于理解和建立整体的知识架构,一般的学习者会在几百页当中撞墙攒砖头水泥。
抓重点的能力
1小时显然不可能看完所有的东西。
工作的现实也是,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比如第二天要和客户谈一个自己都还没见过的产品,你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大多数时候,还得让别人觉得你很专业。
知道学什么,甚至要比如何学更关键。
很多人会把自己喜欢看书,当做学习的例子。但是没压力的读点书,和在压力的情况下,快速的确定你的学习目标以及实现步骤,是两回事。
一流的学习者,在看书的时候,常常会根据自己的重点,和知识框架去决定自己的阅读。一般的学习者,常常是根据书籍的进度走。
触类旁通的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你让一个人去看iPhone的开发书籍。
尽管他从来没学过iPhone开发。但是,通过1小时,进行考察。你可以发现对方在技术领域的积累,思维方式,以及触类旁通的能力。
我们从来不是完全从头的去学习新的知识,而是通过与已有事物的关联,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种触类旁通的能力,又是学习的关键技能。
比如面试。我发现大多数人,都指望“HR和面试官教他们怎么面试”。
我觉得这是缺乏“触类旁通”能力的表现。
因为面试本质上是一种销售,而"HR和面试官"本质上是潜在客户。
了解潜在客户,当然是销售的关键步骤。
但是一流的销售,绝不会指望客户能将自己培养成一流的销售人员。他们需要比客户更懂得客户心理,成交技能,价值评估、产品知识…一大堆你的潜在客户不会的东西。
如果你还在“HR和面试官教我怎么面试”的套子里,跳出来,从销售的角度去看面试。
我们在学校里都见过这样的人,拼命的尝试把很多知识塞到脑子里去,搞得很痛苦还效果很差。
人的大脑不是用来死记硬背的。
我们擅长的是处理知识架构,我们擅长的是用逻辑和关联去管理知识。
2连续问为什么
“为什么你要上li
“因为可以找到潜在客户。”
“为什么可以找到潜在客户?”
“因为他们会把自己的经历放到li
“为什么他们要把自己的经历放到li
……
这个方法的重点,是考察候选人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好奇心。
认识问题的深度,是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而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关键驱动因素,如果你有强烈的渴望,通常在某一方面就会做的更好。
对于这类的提问,人们会有几种反应:
“没什么为什么,就是这样的啊。”这种人,你可以重新礼貌的提出问题。如果他们还是这种观点,甚至觉得不耐烦。砍掉吧。
一些人会开始思考,尽管缺乏头绪。
很少的人听到这类问题会兴奋,很好的信号!甚至你会从他们听到令你吃惊的观点。
爱问为什么的人通常是出色的学习者,看一下小孩子就知道了。
3观察现象分析理解事情的机理
例子
在企业里面通常有很多制度,但很多人制定制度的时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只能笨拙地依葫芦画瓢;但是如果能够从法律、内控或者人情事理上分析条条框框有什么法律依据,为了达到什么目的,那么办事的时候就知道关键点在哪里,哪里可以松,哪里可以紧,哪些是锦上添花,哪些不可或缺;而对于类似的事情,条件变化在哪里,需要随之进行怎么样调节也就清楚了。明事理,事情上就能触类旁通。
考察方式
问考察对象他所熟悉的一样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要这样,看他如何分析。